最近连看了好几部张彻的片子。刺马、十三太保、神通、哪吒,另有 这部少林寺。先想清楚里面味道的是这部少林寺。
故事讲的是一帮年青人在少林寺学武的阅历。里面有许多 我们熟习 的人物,好比 天地会的首创 人胡德帝、年少气盛的方世玉、另有 台甫 鼎鼎的洪熙官等等。最后,在清廷围剿少林寺的时候,他们凭借着自己所学的工夫逃出了少林。
我喜欢这部片子的理由有三个:第一,是片中少林寺对小我私家 毅力、心性的考验。所有想到少林习武的年青人,都在门口跪等,一天又一天。虽然是非常老套的方法,但是却绝对有辨别宝玉与砂石的效果。有的人受不了累走了,有的人耐不了饿走了。留下来的人呢,少林还要看他的品性。一见少林僧人 挑饭出来立马跑已往 吃的,一见少林将水倒台阶上不吝 趴下去舔的,都被逐走。要练少林工夫的人,不光 能刻苦 ,还得人穷志不短。少林深深清楚这一点。
第二,是少林训练人的方法。新入上林的俗家门生 ,并没有很快就被部署学习至高的武功。他们被部署到各房干活,有的人是晒经书,有的人是烧火的(如方世玉),有的人是在锅台上搅米烧饭的。似乎最幸福的几小我私家 是从台湾来的郑氏旧部,可以直接学武。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武学的修炼和生涯融为一体。于是,我们看到:烧火的老僧人 ,一把抓柴火,立刻碎为两半;管晒经卷的老僧人 ,在尖石上的经卷上踏过,经卷依旧白如雪——真正的踏雪无痕。当这些年青的习武者清楚这些原理 的时候,他们都真正迈上了武学的征途。他们成了真正的妙手 。
第三,是最后的少林被剿,乍看似乎只是一个狗尾续貂,其实否则 。在围剿的进程 中,只有少数人逃出,而其他大部门 的少林门生 都被围杀。这和前面跪寺门似乎有了一种呼应,似乎 都是一种大浪淘沙。区别是前面是少林刻意为之,背面 是社会情况 为之。习武的人,不习武则罢;一习武,就得为有一天面临相似的生死关头筹备着。武功,与生死更近。
这部片子,也许正是张彻自己对武学的懂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