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没有对《教父3》抱什么希望,没想到却是三部中最喜欢的。我发明我真是越来越爱看那些带导演解说版的DVD了。听导演们讲那些影戏 背后的故事有时候比影戏 自己 还要有意思。看完片子转头 再来听科波拉聊他的感觉 ,益觉察 得他太荣幸,能够和他创作的那些人物在这三部影戏 里一起阅历了一遍人生。我想应当感激这其中的二十年吧,岁月才是最好的作家。
关于片名和构想
片头还没有出来,科波拉就先声明,他和编剧、小说原著作者Puzo给这部片子起的片名是《麦克科里昂之死》。他更愿意这部影片被观众以为是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结尾,而不是第三部。可是制造 公司派拉蒙并没有批准,照旧 简略粗鲁地给片子标上了《教父3》。
厥后 科波拉才说明说:本来其时 的派拉蒙原来是想把第三部拍成一部关于新一代教父文森的血腥大片,连剧本都找人写好了。从商业运作来看,派拉蒙以为一部充斥行动 的犯法 片自然比一个家族没落的故事更有票房保障。万幸的是科波拉和Puzo重新写了剧本,才有了眼前这部完全的结局。
而对付 片名,科波拉并没有跟派拉蒙争。他只是把故事从科里昂家的老屋子 拉开序幕:那些厚重如堡垒般的石头,仍然死守着一潭看似依然安静 的湖面。镜头随着 漂流的枕木和被风吹起的落叶,来到了无一人的庭院,昔日景致如画的落地窗内,如今却只见充满 尘土 的地板和躺着几张废纸的空旷房间......没有什么比一个破落的老屋子 更能体现出一个家族的没落了。虽然这一组镜头只有不到一分钟,之后画面就直接切到了纽约的教堂和欢快的庆典。可是,影片的基调却在开篇已悄悄地定下了......
然而,这些老屋子 并不是摄制组的部署 出的效果。这是一个六十年代显赫家族的真实遗址。在拍摄第二部之前,科波拉偶然和朋友发明了这个屋子 ,就决议拿它做为科里昂家的拍摄所在 。而这一段落寞的气象竟是在摄制组改革 前拍下的原貌。
关于父爱和处分
Al Pacino一进场 ,科波拉说,其时 为了他的造型各人 争论了好久 。而他照旧 保持把他的头发剃短了,染得斑白,塑造了一个与第一部、第二部完整差别 的形象。因为这时的麦克,已经不再有当年的意气风发,恰好 跟科波拉自己的心态一样,逐渐步入了中年危机。其实,影戏 中的麦克和现实中的科波拉都可谓胜利名就:一个动辄就捐出一亿的身家,一个已获巨细 奖项无数。可是科波拉说,一其中 年男人会突然感到自己一无所有,他会发明名利不外 都是浮云,那些似乎都还不能满足他。他借麦克的嘴说出来:“孩子们,你们才是我唯一的财产 ”。
果然,当玛丽一进场 ,科波拉就满怀爱怜地说:我感到我很对不起索菲亚,其时 她只不外 是个读艺术的学生,我却让她顶着那么大的压力担纲这么重的一个角色——他不是没有让其他年青女演员试过镜,可是玛丽这个角色原来就是科波拉为爱女索菲亚所写的,所以除了她之外,另有 谁能诠释出科波拉心目中那个不经世事的天使呢?
原书中并没有玛丽这小我私家 物。之所以要参加这么一个角色,科波拉说:死亡对付 一小我私家 并不恐怖 ,可是失去至亲的人却比自己死去要暴虐 得多。而只有让麦克失去他最心爱的女儿,才是对他最大的处分 。
而正如片中的结局——麦克的女儿玛丽替他中弹了,在本片刚上映的时候,铺天盖地的评论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索菲亚,把一个毫无经验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可是科波拉以为,各人 都只是不满意他。但是正因为索菲亚是他的女儿,所以各人 把矛头都指向了她。他以为是她替他负担 了所有的责骂,她像片中的玛丽一样,成为了对父亲最大的处分 。
毫无疑问,这部片子就是科波拉为自己的女儿拍的。无论从剧本的构想 到演员,里面都始终贯串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并且 他在导演评述中一再说,他很荣幸自己能把女儿其时 的青春记载在了胶片上,看到索菲亚那样的神采他感到整个心都要化了。
关于家庭和婚姻
其实,整部片子可以说是科波拉家族的大聚拢——这也跟片中科里昂一家的意大利的传统和文化相吻合:他堂妹一直出演麦克的妹妹的康妮,他侄子尼古拉斯凯奇也是影片的制片之一......就连片中的群众演员也都是他妈妈、孙女另有 叔叔什么的。他的爸爸则一如既往担当 影片作曲,并在片中演乐队指挥。遗憾的是,不久后父亲逝世于当年奥斯卡揭晓的那个晚上——因为得知没有获最佳配乐奖而心脏病发作了。可是科波拉却开玩笑似地说:这就是我父亲,他用这奇特的方法停止了他奇特的一生。
当片中的凯哭着对麦克说,“我一直都爱着你“的时候,科波拉说:“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共享了多年的风雨之后,那份爱总是令人心碎的,更况且 分享财产 往往比分享贫穷要难得多。而现实中,没有几对伉俪 能够忍耐婚姻中的种种难题,而且 一直相守到后半生。很遗憾,能享受白头到老的人实在不多......”
而关于兄妹之恋,科波拉说:这是意大利人的传统。他的曾祖母因绣花把鼻子沾染了,成果被医生 直接就给切掉了,于是家里人逼着她嫁给了表哥。他自嘲地说,正因为曾祖父和曾祖母是表兄妹所以他们一家人都有点疯疯癫癫的。就连他女儿索菲亚小时候也喜欢过自己的表兄。
这些话让我感到科波拉挺真心的,甚至有点innocent。他一点儿也没有避嫌,并且 他也没有感到有须要 避嫌。起码作为一个导演来说,难得的是他做到了心无邪念。管你们会怎么说,他就是要把他的亲人和洽 友都集中在他最居心的这部片子中,尽量用他以为最适当 的方法去表达,他基础 顾不上别人的见解 。我甚至感到他就是在表示自己,表示自己的生涯,自己的阅历。当他再次回到了西西里,他像麦克一样,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斥了眷恋和回想......作为一个导演,除了把自己懂得的生涯忠实地毫无保存 地演绎给观众,他还能做什么呢?
关于影戏
在麦克召集他的同党在酒店开会的时候,那是在这20人即将遭到屠戮之前,科波拉看着屏幕上依然威严却面带倦意的麦克突然 有感而发,说了一大段话:
“当你看一小我私家 的时候,你很容易看出他的心态到底是上照旧 下。许多年前我曾对影戏 那么着迷,可以说那时我的心态是一直向上的。可是现在当我录制这个解说的时候,我却感到我的心已经开端向下沉了,我已经失去创作大片的豪情 了。现在 唯一能让我兴奋的就是如果我能被容许去尝试一些新的工具 。要是逼我一遍一遍不绝 拍着相同的影戏 ,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创作的地狱。而对付 影戏 这种媒介,到现在我也就仅仅掌握了它百分之八的语言和它所能表达的,然而我却已经被告诉:不,你不能再试验 了,不能再创新了......而教诲我的这些人是那些经营影戏 的人,那些靠影戏 来赚钱给老婆买首饰的人......这,对付 我来说,才是最苦最涩最难以下咽的一颗药。”
科波拉的故事回放
其实到了《教父3》,科波拉早已功成名就,奥斯卡和各种 国际影戏 节拿奖拿得手 软了,在江湖的位置已经不在话下。而当年拍《教父》第一部的时候科波拉才真是每一刻都活在剃刀上。
看完第一部的时候,我专门去看了介绍影片拍摄进程 的一本书:"Godfather: The Annotated Screenplay"。令人震惊的是,其时 派拉蒙的那些老板们从来就没有看好过这个项目,谁都没有想到其时 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日后竟会获得如此宏大的胜利。
其实原书作者Mario Puzo那时不光 穷困潦倒还欠了一屁股赌债,为了区区5000美金的版税,就编了这么个黑社会的故事创意卖给了出书 社——他压根连一个黑社会的人都不认识,只是想拿自己能干的妈妈做原型来创作科里昂这小我私家 物。但是5000块很快花光了,小说却到期还没完稿。据说其时 出书 社为了敦促 他把小说写完,甚至还得掏出钱来给他买面包。情急之下Puzo又通过他的agent找到派拉蒙。为了拿到1万2千美金的预支版税,Puzo掉臂 agent的阻挡 ,以8万美金的超低价钱就把小说的影戏 版权给卖了。
厥后 小说终于写完了,所幸还意外地以百万销量稳坐排行榜。这下派拉蒙可算是拿8万美金捡了一块大洋酪。可谁知接下来找了12个导演,却没有一人愿意接拍这部片子。各人 广泛 都不看好这一敏感题材,以为要不就是拍欠好 ,万一拍好了又无形中得罪了黑帮。于是几个制片人开会讨论,结论是以往关于黑社会的片子不胜利是因为他们找的都是犹太人来拍意大利人的故事。所以他们一致通过这次不如爽性 找个意大利人来导。于是就像影戏 里的麦克从没想过他会成为老大一样,其时 年仅30出头只写过一个剧本也没什么导演经验的科波拉就因为是个意大利人而被赶鸭子上架了。派拉蒙的算盘是:这小孩没经验所以肯定会听话,拼集 给个两三百万的预算赶紧 把片子拍完就得了。横竖 这小说很红,只要节制住预算怎么着都不至于赔了。
由此可见科波拉在派拉蒙心目中的位置以及他在片场时受看重的水平了。据说他其时 上茅厕 时都听见两位剧务私下议论他:“这小孩儿哪找来的?从来都没见过哪个导演像他这么差的......”
尽管如此,“这小孩”也不是那么好欺侮 的。他从接到剧本的那一刻就开端和派拉蒙打骂 ,估量 其时 派拉蒙但凡还能找到第二小我私家 都绝不会用他!派拉蒙想把故事的时光改为现代,而且 把所在 放到洛杉矶的好莱坞片场,以节俭用度 。可是科波拉却保持把故事放在40年代,并且 非要在纽约实地拍摄,他以为只有在40年代的纽约能力体现出时局的动荡。可是这对付 派拉蒙来说就意味着大批的道具化装和预算的增添 。最终,因为科波拉的保持,底本只有200万的预算一直升到了400万。派拉蒙的高层们心里真可谓有苦说不出啊。一个制片人说,拍《教父》的进程 是如此痛苦的阅历,以至于之后的30年内提都不肯 再提了。
由于这些分歧,剧本和拍摄规划直到开拍前都在不绝 一改再改。即便是开拍以后,科波拉也经常一时髦起修改拍摄内容,剧组总是临时才拿到第二天的规划。更糟糕的是,在拍摄进程 中,科波拉每天都在和摄像Gordon Willies打骂 。拿Willies的话来说,在拍摄现场的科波拉“就没有一件事儿是做得对的......”他俩经常当着全剧组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甚至科波拉几次都放话“有我没他”,甩手不干了。拍摄进度严重拖后,而每拖延一天都是以4万美金做代价。最终,这部片子总共花了600万美金的制造 用度 ,虽然比最原始的预算超越了400万,但是仅1972年一年的票房就已经超越1亿3千万了。而它在美国影戏 史上的地位以及所发生的深远影响,至今仍无人能及。
跋文
我最大的感想 是:不管有多难,有时候我们须要多保存 一点天真和多保持一份理想。虽然保持未必都市 胜利,但是不保持就没有一点希望。并且 ,因为保持所取得的胜利往往都是无法权衡的。
而影戏 这工具 说神奇也神奇,说暴虐 也暴虐 。它让一个充斥热忱的年青人在而立之年奇迹般地圆了自己的幻想 ,但是在20年后,却依然感到嘴里含着“商业”那一颗最苦最涩的药。